9月29日,是做陪診師的第一天,她陪一位老伯伯去醫院打針,9點去,10點半結束。
之前,她做了十年的會計。公公患膀胱癌期間,幾乎都是她獨自陪伴公公看病、化療、治療,有時候一天跑幾家醫院,“那種累真的不是滋味?!?/p>
她說,很想請個人幫忙一個上午,于是才在一些平臺搜到陪診服務,“覺得這一行確實有必要存在的”。
具體來說,陪診師的工作包括,在醫院幫助他人就醫,具體服務有幫人掛號、代取藥品取報告、陪伴看病……
今年以來,“陪診師”作為一種新型職業在社交平臺上火了起來。除了北上廣,像鄭州、重慶、長沙、成都這些城市,陪診師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業內相關人士告訴小編,當下陪診師職業層面的“火熱”和陪診這一行業逐漸走向標準化密不可分。
但感覺,關于它的大多數職業培訓都像微商。因為是新行業,沒有明確的準入門檻和資格證書,身處這個行業的大多人都是“新手”。大家在網上尋找其他新手,抱團摸索學習。
【1】找陪診師的年輕人占比六七成
從業之初,她接到一個30多歲小伙子的單,他年輕帥氣,但病是治不好的。這讓她也十分失落。后來她嘗試打開自己的心扉,盡最大能力幫忙。
還有一位異地就醫的30歲女生,來自廣西。那天,她一個人來廣州看病,只知道醫院的名稱,卻不知道下了動車怎么走。她甚至沒坐過地鐵。去醫院接她,陪她坐地鐵到醫院,過程中,教她怎么看指示牌,怎么用導航。去醫院看完病,又把她送回車站。這位病人擔心自己走丟,十分依賴她。
她發現,年輕人對于抽血、腸胃鏡的恐懼程度較高,出來后也是半清醒狀態。對這類客戶,她會反復叮囑注意事項。
接過年齡最小的顧客是一個七天的嬰兒。新手媽媽什么也不會,家里又無人陪同,就帶著她和孩子去醫院。
“感覺也挺可憐的?!闭f。她產后準備上班時,關注到這些孕婦、老人。三月初,她開始從事這一行業,憑借四年的自媒體經驗,目前已經成為廣州的頭部陪診師?,F在她成立了自己的團隊,除了接單之外,也推出相關課程培訓。
在她服務過的人里,有異地就醫的,也有老年人、癌癥患者、孕婦、年輕人……
服務對象為老人時,多數是其子女給安排的?!袄先松r特別希望他的兒女能夠陪他,但兒女又沒有時間,所以兒女就把我們找上門,讓我們陪伴?!痹谶@個過程中,也感受到了陪診師的價值與意義。子女大多不愿讓老人得知病情,只希望陪他們聊天。
也逐漸發現,自己服務的群體里,占比最大的不是老年人,而是年輕人,“可以占到六七成?!?/p>
一方面是現實需求,醫院里有些檢查項目最好有家屬陪同。另一方面,則是出于心理上的孤獨感。單身青年在外看病時,往往希望有人陪伴,正如陪診師所宣稱的那樣“一個臨時家人”。
我要咨詢(留言后專人第一時間快速對接)
已有 1826 企業通過我們找到了合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