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覺得陪診員職業門檻很低,甚至認為這和黃牛、跑腿沒有區別,但是我認為這有本質區別,陪診員需要有一定的醫學背景,還要有服務意識。" 李雪介紹,目前她團隊的兼職陪診員有護士和醫學生、還有全職媽媽,一般都需要有相關背景或者工作經歷,年齡不能太大,女性優先。
記者問選擇湘潭陪診員的時候有沒有硬性評判標準,李雪坦言,目前沒有相關的資格證書,也沒有行業規范,這還屬于一個行業監管的空白領域。
記者在某些生活類 APP 搜索 " 陪診 ",出現的是養老機構中包含的醫院陪診服務,價格在每次 80~150 元不等,護士上門提供服務。同時記者搜索發現,市面上已有專門做陪診服務的 APP,頁面顯示 " 三甲醫院,專業陪護 ",選擇地點即可完成接單,一般需要提前預約。
隨著越來越多人關注這個職業,也有人提出不少疑問,湘潭陪診價格不一、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在陪診過程中如果出現意外情況怎么辦?2 月 21 日,記者咨詢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邱建新,他介紹,老齡化社會來臨,空巢化、子女不同城致使很多老年人在辦理一些事務上不太方便。陪診員這種職業伴隨著社會需求出現,他們對社會需求很敏銳。伴隨著社會的轉型和需求,也必然會出現一些社會所亟需的新職業。
" 陪診員滿足社會的需求,給老年人提供方便,減輕老年人在外看病不必要的焦慮,有一定積極作用。" 邱建新說,帶來積極作用的同時,陪診員這一職業也存在一定風險。" 比如過程中出現勞動糾紛,人身傷害的風險,有相應法律可以遵循,任何一個職業都有風險,但從發展、社會需求的角度來看,利大于弊。"
面對缺乏行業標準的問題,邱建新說,陪診員是伴隨社會需求出現的一種新職業,行業規范的制定,在有需求之后才會出現。陪診員工作內容多元、多樣,而且出現不久,規模相對不大,短時間內追求行業規范不太實際。他還說," 新職業存在轉型期,政府部門需要完善相關制度,但更重要的是從業者要提供優質服務,保持自律和基本操守。
我要陪診(留言后專人第一時間快速對接)
已有 1826 客戶通過我們找到了陪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