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列一個令打工人聞風喪膽的事的清單,“生病”兩字恐怕會沖上第一。
怕父母生病,怕孩子生病,怕自己生病……面對疾病時的那份焦慮、窘迫和無助就不用說了,僅是想到去人頭攢動的大醫院里掛號、排隊、走流程都夠讓人頭疼。
前段時間,微博上一則 “95后職業陪診人”的視頻引來了600多萬的點擊,半天200元、全天300元,只需排隊、跑腿就有錢賺,一天最多跑四、五家醫院。一時間,在醫院跑腿的職業陪診人,堪稱十級孤獨患者的福音了。
將陪人看病做成一種職業,到底是種什么體驗?
我們找到了西安的盧先生,2020年4月,從國企離職后,他轉向了職業陪診人,在他看來,職業陪診人不單單是為了解決就醫難的問題,更是“放開三胎、老齡化嚴重”社會環境下的必需品。
作為一個新興的職業,必然存在著各種的問題。陪診的動作如何標準化?怎么不被人當成黃牛?以及,同行們的要價不一,根據病人的著急程度去要錢,充斥著一種“看人下菜碟”的感覺。
陪診怎么能更長期地干?盧先生計劃的是,建立一個陪診平臺,就像跑滴滴一樣,專業的人可以跑陪診。
他相信,什么時候陪診平臺規?;?,大家對于職業陪診人的偏見就消失了。
目前,盧先生計劃的是建立一個陪診平臺,就像跑滴滴一樣,專業的人可以跑陪診。下面是盧先生的自述,或許于其中讓人們與醫院看到這個新興職業的價值。
舉個例子,一個要做CT的患者,在一家三甲醫院排隊預約普遍需要兩個小時,預約成功后在核磁共振門口還需要排隊,也需要一個小時,對患者來說非常耗時間。即使現在醫院智能化,掛號取號不需要排隊了,但是很多老人看病都要刷醫保,不能智能支付,所以每家醫院的醫保窗口也是排著大長隊,人特別多。而我,就是在醫生開了檢查單之后代替患者排隊的人,在醫保窗口代替老人排隊刷醫保的人。
我要陪診(留言后專人第一時間快速對接)
已有 1826 客戶通過我們找到了陪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