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診服務“走紅”,重要原因在于為老人、孕婦、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的就醫痛點提供了解決方案。說起看病就醫,不少人都曾遇到醫院科室分類繁雜、問診等待時間較長、諸多檢查項目繁瑣、智能設備不會操作、看病無人陪護等情況,年輕人尚且暈頭轉向、各種詢問,老人、孕婦、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的就醫體驗可想而知。而陪診人員熟悉醫院環境、了解就診流程,不僅能代替病患掛號、排隊、取藥,還能引導患者與醫護溝通等,可有效提升病患看病問診效率。
在為陪診服務瞄準特殊群體就醫痛點叫好的同時,也要看到,這一新型業態還面臨諸多問題。比如,相關行業準則、規范、標準等缺乏,服務機構準入門檻、服務內容及收費標準等尚不明確,從業人員資質水平、專業能力參差不齊等。特別是當前電商廣泛涉足,容易催生無序競爭、任性定價、糾紛頻發等情況,導致人們既想購買陪診服務,又擔心遇到騙子、花費是不是物有所值、醫療隱私有沒有可能泄露、陪診中突發意外責任如何厘清等一系列現實問題。
種種擔心不利于陪診行業的長遠發展??梢哉f,作為社會創新的產物,陪診行業亟需快速出臺規范標準、立好規矩,讓人們能夠安心、放心購買陪診服務。
在行業規范方面,有關部門可參考護工行業的發展模式,及時制定相關行業準則、規范、標準,明晰準入門檻、服務內容及收費標準等,同時明確相關部門監管責任,健全投訴受理、責任調處追責機制,實現對陪診機構及平臺的有效監管,避免出現坐地起價、虛假陪診等情況,維護好患者和家屬的合法權益。
在從業機構方面,應嚴格審核現有陪診機構營業資質,確保其建立一套專業化、規范化的服務流程,特別是要在解決多元化的病患需求同時,保護好病患的醫療隱私。
在從業人員方面,目前陪診員多為自由職業者,缺少專業的看護知識和醫療常識,需進一步確保陪診服務機構對員工開展崗前培訓并定期進行業務培訓,確保從業人員滿足陪診要求,并具備一定的應變能力,不斷提高陪診人員的專業化水平。
應該看到,陪診行業迎合了持續增長的市場需求,未來潛力可觀。除在醫院環境下的陪診外,一些持續性的“善后”服務,如代理履行家屬義務、代理辦理醫療保險和健康保險報銷業務等,也是陪診服務可以拓展的巨大空間。同時,陪診服務還可與更多醫療養老服務鏈接,不斷成為受眾覆蓋更廣、業務范圍更大的陪護服務,實現更深層的社會價值。
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嚴格必要的監管。期待在市場發展和政策引導“兩只手”的推動下,陪診服務能夠邁入規范發展軌道,并不斷“進化”,盡快實現付費可享有、價格可承受、質量有保障、安全有監管的良好局面,讓優質陪診服務真正盡己所長,發揮陪診從業者的社會價值,成為化解“看病難”“就醫難”的有效途徑和重要力量。
我要陪診(留言后專人第一時間快速對接)
已有 1826 客戶通過我們找到了陪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