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病人不習慣醫院智能化操作,陪診師并不是一個憑空出現的職業。
早在十幾年前,不少醫院為了改善病患的就醫體驗,曾在醫院內設立過類似“陪診員”的崗位。但因為“醫托”、“黃?!钡拇嬖?,讓陪診員的工作開展難度變大,且醫護體系內并未把這一崗位系統化,導致陪診師的職業發展十分緩慢。
年以后,一些互聯網醫療公司也開始在這一塊布局,但由于當時掛號不規范以及成本問題,也讓這個行業面臨挑戰。
真正干了半年多以后,逐漸意識到陪診市場其實“需求量不小”:“有些人他對陪診這個詞兒比較誤解,以為我們是黃牛,是賣號的。其實它解決了一些看病就醫問題,我們的單子有時候都接不過來?!?/p>
她表示,如今醫院走向智能化,很多人面對復雜的線上線下流程,都不太會操作。比如對一些習慣線下掛號就醫的人來說,不知道要至少提前一天在線上預約掛號。
此外,去醫院也要考慮交通成本和時間問題,“像異地的話他就是想看一下自己的檢查報告,你就得去醫院。說白了,排隊兩小時,進去十分鐘,你再坐車回去,很不劃算。我之前幫別人代門診過。整個的交通時間成本還是比較大的?!?/p>
業內相關人士告訴小編,當下陪診師職業層面的“火熱”和陪診這一行業逐漸走向標準化密不可分。陪診就醫流程的環節包括提前溝通、陪同就醫等多個環節,針對不同的病人,又有具體細節上的不同。要把這項服務做得給人體驗感很好,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合,陪診也要走向標準化。
他分析,這種標準化依賴于幾個條件:“第一個是醫院慢慢標準化了。醫院以前存在插隊排號現象,我們的標準化服務在一個不標準的土壤里面就容易走偏,容易產生糾紛?,F在絕大多數醫院都是互聯網醫院,實行實名制,針對黃牛會有人臉識別,有規范就有邊界。第二是疫情以后到醫院看病,比以前的門檻要更高了。比如每一層樓都有機器,你要去刷卡,要排隊叫號等。一系列的信息化動作使得內外部環境都規范化了,所以給新興行業提供很多便利?!?/p>
對而言,標準化同樣是自己和團隊追求的一個目標。在她看來,陪診是一個特別有愛心的行業,能給他人提供一些幫助。標準化的服務也能提升客戶的滿意度。一次做好長久做好?!耙膊皇窍M總€人都有病,希望他在需要的時候,第一時間肯定想到的是我?!?/p>
我要咨詢(留言后專人第一時間快速對接)
已有 1826 企業通過我們找到了合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