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做一個陪診平臺,就要去了解市場,所以從去年起,我成為了一名職業陪診人員,親自去參與陪診,挖掘陪診到底能提供什么樣的服務與功能。但在這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許多問題與亂象。
現在,醫院現在已經智能化了,基本上都是網上預約掛號,但年齡稍微大一些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我經常會在醫院碰到外地的人坐著高鐵或者火車來我們西安的大醫院看病,到了現場才知道根本就沒有掛號窗口。但是人大老遠來了,只能圍著醫導問怎么操作,一個醫導身邊圍著一群人,好不容易問到怎么操作了,卻發現根本掛不上號。
所以我覺得,市場上特別需要這種陪診服務,讓外地的人在家里用手機小程序下單或者電話聯系我們,這樣陪診員可以提前給他預約,等預約好了、掛上號了再來醫院看病,這不就節省了患者的路費、人力和時間成本嗎?
而且我們陪診人員對醫院的醫療資源和就醫流程都是非常了解的,我們陪診人員在醫院里的工作效率很高,在短時間內帶領患者做最多的檢查,高大上一點講,我們可以起到一個醫導的作用,進而緩解醫院的人流壓力。
有些患者“跋山涉水”來到醫院,也不一定能掛上號,他們也希望自己盡早知道到底得了什么病、嚴重不嚴重,所以就會去搞黃牛號,滋生了黃牛市場。
所以現在市場其實比較混亂,有的人就是一錘子買賣,恨不得掙多少錢一樣,來一個人就要“敲詐”一筆。所以我覺得必須要做出來一個平臺,規范市場,建立標準,這樣也可以減少黃牛市場的存在。
所以如果能發動更多專業的人參與到我們的陪診服務中來,就能更好地為有需要的人來服務,這也是我想和朋友長遠發展陪診平臺的原因。
我們的工作其實強度也不是特別大,通俗一點講,職業陪診和跑腿沒什么區別,跑腿是在社會上跑,我們就是在醫院里跑,能有多大的區別呀?只不過我們現在還沒有那么多單,因為很多人都不知道陪診這個服務,我們還處在建立規范與制度的階段。
如果將來我們能像跑腿一樣,整個平臺都社會化、全國化了,我們就可以有一個準入標準了,像有些護士或者醫療方面的從業者如果符合我們的第一條、第二條、第N條標準,經過一定的培訓后,也可以來兼職。這就像滴滴司機一樣,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可以順路跑個滴滴。我們陪診也一樣,如果他今天想掙這個錢就來陪診,不想掙也可以休息。
我要陪診(留言后專人第一時間快速對接)
已有 1826 客戶通過我們找到了陪診服務